牛排知識

澳洲牛怎麼挑?從品種差異到等級制度一次搞懂!

市面上常見的牛肉,除了來自日本與美國,澳洲牛肉也是廣受饕客喜愛的肉品。除了擁有卓越的環境優勢,還有嚴格的品質控管。澳洲牛不僅產量豐富,風味也非常多變,能夠滿足各式料理的需求。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澳洲牛的飼養方式與口感差異,並告訴你澳洲牛受歡迎的原因!

草飼澳洲牛 VS. 穀飼澳洲牛?

在挑選澳洲牛肉的時候,一定會看見草飼與穀飼 2 種選擇,這兩者不僅代表牛隻成長過程中的飲食習慣,更直接影響了牛肉最終的口感與風味。以下將分別告訴你草飼澳洲牛與穀飼澳洲牛的 2 大差異。

差異1:口感

  • 草飼牛(Grass-fed):澳洲草飼牛被放養在能夠自由活動的廣大草原中,以天然牧草與當季植物為飼料。由於草飼牛隻的運動量較大,因此肉質精瘦、纖維明顯,吃起來更有嚼勁。此外,草飼牛擁有低脂、低膽固醇的特色,適合追求健康、或是正在進行飲食控制的人食用。
  • 穀飼牛(Grain-fed):澳洲穀飼牛的培育方式。是將牛隻圈養在牧場中,並從牧草餵養改為玉米、大麥或高粱,這種飲食方式能讓牛隻快速增長脂肪,並讓脂肪均勻分布在肌肉組織內,形成漂亮的大理石紋路,這也是為什麼飼穀飼澳洲牛的口感較為軟嫩多汁,脂肪也更豐富,經常被拿來當作高級牛排店的食材。

差異2:風味

  • 草飼牛:由於以天然牧草為食,草飼澳洲牛的風味帶有更原始的牛肉風味,風味獨特、層次豐富。由於牧草中富含胡蘿蔔素,因此草飼澳洲牛的脂肪通常呈現淡淡的奶油黃。
  • 穀飼牛:由於穀物中的澱粉會轉化為脂肪,因此穀飼牛的風味香甜、濃郁,甚至會帶有一點奶油香氣,豐富的油花在經過加熱後,會滲透進肌肉纖維中,帶來豐富且具有層次的牛油香,深受許多消費者喜愛。

差異3:飼養週期

  • 草飼牛:全程以天然放牧的方式飼養,生長速度較為緩慢,通常需要 24 至 36 個月才能達到適合屠宰的體重,飼養時間較長。
  • 穀飼牛:牛隻在草飼一段時間後,會進入飼育場進行至少 100 天的穀物肥育。這個過程能讓牛隻在較短時間內達到理想的肥滿度與油花標準。而榖飼牛的飼養週期通常分為 3 種,分別是 100-150 天的短期榖飼、150-200 天的中期榖飼與 200 天以上的長期榖飼。

澳洲牛的 2 大特色

澳洲牛作為牛肉出口大國,牛肉產業建立在嚴格的標準和獨特的自然優勢上,除了擁有自然的生長環境之外,嚴格的品質標準也增添了澳洲牛的價值。以下將告訴你 2 大澳洲牛特色,帶你了解它受歡迎的秘密。

澳洲牛特色1:自然的生長環境

澳洲擁有卓越的地理環境,由於空氣純淨、土地廣闊,大多數的牛隻都是以放牧的方式養育,擁有充足的陽光與自由活動的空間,這種低密度的飼養方式,可以減輕牛隻的壓力,確保牛隻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,保障肉質的純淨與安全。

澳洲牛特色2:嚴格的品質篩選

澳洲為了嚴格控管牛肉的安全與品質,建立了國家牲畜識別系統(National Livestock Identification,NLIS),幫每一頭剛出生的牛戴上電子耳標,紀錄牛隻的出生地、品種、健康狀況等資訊,確保牛隻從牧場到餐桌,每一個環節都公開透明,一旦發生食安問題,就可以透過此系統追溯到源頭。

 

澳洲牛品種有哪些?

澳洲牛的品種多元,從常見的安格斯牛、高級的澳洲和牛到海福特牛都有,不同的澳洲牛品種的特色與肉質也不一樣,以下將介紹 3 種常見的澳洲牛品種,並說明其肉質與特色。

澳洲牛品種1:安格斯牛(Angus)

安格斯牛是目前最受市場歡迎的澳洲牛品種之一。源於蘇格蘭的安格斯牛天生無角、體格結實精壯,具備能適應各種環境的適應力,最大的優點是肉質細嫩、油花分布均勻,無論是草飼還是穀飼,安格斯牛都能提供濃郁的牛肉風味。

澳洲牛品種2:澳洲和牛

澳洲和牛是將源於日本的和牛品種,與澳洲當地的牛隻進行培育產出的品種,牛肉的肉質極為豐富,如雪花般的大理石油花分布均勻,口感入口即化,風味具有層次,並帶有甘甜與奶油香氣,經常被高級餐廳拿來製作牛排。

澳洲牛品種3:短角牛

源自英格蘭東北部的短角牛,擁有優秀的油花基因,能產出肉質細膩、大理石花紋豐富的牛肉,加上脂肪風味獨特,帶有特殊的奶油甜香,深受許多消費者的喜愛。

澳洲牛等級怎麼分?

澳洲牛肉的分級主要由澳洲肉類規格管理局(AUS-MEAT)制定,根據牛隻的年齡、牙齒、性別與屠體特徵進行分類,分為「基本等級」與「具體等級」2 大類,並透過 MSA(Meat Standards Australia)制定的食用品質評級系統,針對肉品的部位、品質指標與預測風味進行綜合評估,確保消費者購買的牛肉品質。

基本等級

  • V(小牛肉,Veal):無永久齒、年紀輕、體積小的小牛,屠體體重不超過 150 公斤。
  • A(牛肉,Beef):指擁有 0-8 顆永久齒的母牛,或是擁有 0-8 顆永久齒,但沒有第二性徵的公牛。 
  • B(公牛肉,Bull):擁有 0-8 顆永久齒,且具備第二性徵的公牛。

 

具體等級

依據牛隻的年齡與性別進行更細緻的區分,有助於釐清不同牛隻在肉質成熟度、風味與用途上的差異。以下將詳細說明各類型牛隻的代碼、名稱、性別與對應的月齡範圍。

 

  • 月齡 18 個月以內,無牙
    • 代碼與類型:YS 少年閹公牛(Yearling Steer)、Y 少年牛(Yearling Beef)
    • 特色:肉質柔嫩細緻,肌肉纖維細緻,幾乎沒有筋膜。風味清淡、溫和,並帶有淡淡的乳香。

 

  • 月齡 30 個月以內,少於 2 顆牙齒
    • 代碼與類型:YGS 青年閹公牛(Young Prime Steer)、YG 青年牛(Young Beef)
    • 特色:肉質成熟度在極致柔嫩與風味濃郁之間取得平衡,口感比少年牛更結實,吃起來更有嚼勁。雖然牛肉風味明顯卻不濃烈,是廣受市場歡迎的類型。

 

  • 月齡 36 個月以內,少於 4 顆牙齒
    • 代碼與類型:YPS 中青年閹公牛(Young Prime Steer)、YP 中青年牛(Young Prime Beef)
    • 特色:肉質完全成熟,風味濃郁醇厚,口感也最為紮實,牛肉脂肪通常會因熟成而呈現獨特的奶油色澤。

 

  • 月齡 42 個月以內,少於 7 顆牙齒
    • 代碼與類型:PRS 壯年閹公牛(Prime Steer)、PR 壯年牛(Prime Beef)
    • 特色:牛肉風味成熟飽滿,口感更具嚼勁,肉質纖維粗糙,通常用於製作加工品。

 

  • 年齡不限
    • 代碼與類型:S 閹公牛(Steer)、C 母牛(Cow)
    • 特色:成熟度最高的牛隻,通常是繁殖母牛或是被淘汰的乳牛,肉質堅韌、肌肉纖維最老,牛肉風味極重。

 

AUS-MEAT 油花等級

油花是指分布於肌肉纖維中的脂肪,能為牛肉帶來香氣與多汁的口感,通常分為 M0-M9 等級。

  • 分級:從 M0(完全無油花)至 M9(油花極度豐富)。
  • 評分方式:取牛隻屠體的第 10 和第 11 根之間的肋眼肌,對比標準圖卡進行評分。如果等級越高,代表油花分布更均勻綿密,價格也更高。

 

MSA(Meat Standards Australia)食用品質評級系統

MSA 是一套較新的評分系統,評分標準不僅限於牛隻的品種或部位,更涵蓋多項指標。評級人員會根據屠體的牛肉顏色、脂肪顏色、大理石脂肪紋理、pH 值以及肉質成熟度進行全面評估。根據這些條件,MSA 將牛肉品質分為 1-5 級,其中 5 級代表最高品質的澳洲牛肉,而 1 級則為品質最低的等級。

澳洲牛與美國牛的差別?

澳洲牛和美國牛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 2 大進口牛肉來源,兩者在飼養方式與生長環境上的差異,也讓牛肉出現了差異性與不同的特色。

飼養方式

  • 澳洲牛:澳洲牛以草飼為主。即便是穀飼牛,在進入飼育場肥育前,也經過了長時間的天然放牧。榖飼期通常為 100-200 天,相較於美國來說較短。
  • 美國牛:美國牛主要以穀飼餵養,牛隻在牧場度過生長前期後,會進入大型飼育場進行密集的玉米等穀物餵養,時間可長達 200 天以上,目的是為了提升油花量與肉質嫩度。

風味口感與分級

  • 澳洲牛:澳洲牛多以草飼為主,因此肉品的風味濃郁,帶有獨特的草香,肉質精瘦有嚼勁、兼具牛肉風味。其 MSA 分級系統會綜合評估油花、肉色、成熟度等多項指標,重視最終的食用口感體驗。
  • 美國牛:美國牛主要以股飼圈養,油花極其豐富,口感軟嫩、入口香甜多汁。以 USDA 分級系統(Prime, Choice, Select)和「油花(Marbling)含量作為評斷肉質的首要標準。

從產地到餐桌:教父集團如何演繹頂級澳洲牛

教父牛排的每道料理都是對美味極致追求的體現。品牌從台灣出發,結合國際料理的多元風格,並由經驗豐富的主廚帶領,打造出專為台灣市場量身設計的高級牛排饗宴。這份對品質的堅持,正是「教父級」標準的最佳詮釋。

從全球嚴選而來的上等食材與頂級牛肉,到對火候、熟度與烹調技藝的嚴謹把關,教父牛排在每一口細節中展現精湛工藝。不只是料理本身,教父集團對同樣重視顧客的用餐體驗。從專業貼心的服務、講究的空間設計到整體氛圍營造,無一不展現其對細節的苛求與美感,將台灣的餐飲水準推向國際舞台。

為了滿足更廣泛的味蕾需求,教父集團全新推出「Wagyu Club 和牛俱樂部」品牌,結合和牛燒肉、和牛火鍋與頂級肉舖於一體,開創全新型態的複合式餐飲空間。從桌邊炙燒的尊榮服務到嚴選肉品的販售,每個細節皆讓賓客感受到家的溫暖與奢華的體驗。現在就立刻預約,讓教父集團帶你體驗極致的味蕾之旅,重新定義您對牛排的想像。